为什么设计需要融入情感化

什么是情感化设计?

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,观察用户的反馈,激发用户联想并产生共鸣,使其获得情绪上的愉悦感和情感上的满足感。

给用户提供有温度、有人情味的产品设计体验。

 

总体来说,好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,三点思考如下:

1. 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类具有情感的诉求。

2. 当诉求得到满足后,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情感,这些情感具有改变人脑解决问题并帮助大脑做决策的能力。

3. 一般用户研究基于用户行为,关注产品自身的功能性和用户的体验感。

 

 

 

 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

在唐纳德·诺曼的《设计心理学3-情感化设计》一书中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的本性三个特征层次,

即本能层次、行为层次、反思层次。

马斯洛需求简化可以分为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情感需求。将三种需求映射到产品设计中,分别对应的是产品的可用性、稳定性和情感设计的需要。再将其与情感化设计的模型对应,建立情感化设计的需求模型:本能层次的设计、行为层次的设计、反思层次的设计。

一款优秀的 APP 产品,往往要有良好的界面视觉设计、流畅的交互体验感、引发用户共鸣的情感价值等优点。

1. 本能层次的设计

人是视觉动物,对外在审美的洞察和认知是本能思考的。此时主要的外在特征,视觉审美占人的主要支配因素。

具有美感的设计画面,人们喜欢接受并且有好感度。

本能层是感官刺激的直接反馈。对应到产品层面的设计能力便是外在的美观性,根据本能层的定义建立与之对应的情感化需求模型是—视觉(形、色、字、质、构)设计等审美思考点。

2. 行为层次的设计

行为水平的设计,注重的是效用,产品功能要好用,高效解决用户使用功能的行为水平的设计。

 

对应产品的易学性与易用性。易用性是通过交互与技术手段达成;易学性,是好的用户引导设计;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与行为层对应的情感需求模型是 — 用户的有效引导设计。

交互信息层级明确,按钮设计运用了弥散大投影,列表的扁平化的场景设计中,用户使用单手手势容易操作。

 

3. 反思层次的设计

当用户在使用产品后,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链接,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互动,满足用户的安全感心理、满意度、品牌 IP 的记忆点等。

 

通过本能层与行为层的共同作用,在用户的内心会产生混合的情感,融合了文化、仪式、个人经历、情感等很多

因素。映射到产品的设计中就是产品的情感温度,对应的情感需求模型-营销类的运营设计(成就感、关怀、互动)人性的设计。

 

成就激励,实现用户的自我价值,签到打卡、一枚勋章、一个标签、排行榜等正向情感的视觉设计。